当师兄强到离谱时会发生什么?
实验室的饮水机坏了三个月没人理,师兄路过时看了眼漏水位置,第二天提着工具箱出现了。10分钟后他在群里发消息:“修好了,顺便改成了冰萃模式。”我们冲到现场时,这个机械工程博士正用修机械臂的手法拆装饮水机,现在这台机器能精确控制45℃温水、80℃泡茶水和零下5℃冰气泡水。
更夸张的是上周组会,导师随口提了句“今年要冲顶刊paper”。会后师兄失踪两天,再出现时带着一套自动实验结果可视化系统,连实验鼠的运动轨迹都能用三维热力图呈现。当我们还在为数据处理发愁时,他已经把科研流程改造成了流水线作业。
强者背后的反常识日常
起初我们以为他是机器变的,直到某天凌晨两点撞见他在走廊跳广场舞。问了才知道,原来他每天严格执行90分钟工作+20分钟放空模式,那首《最炫民族风》是他专门设置的休息提醒铃。
更让人破防的是他的备忘录截图:早上7点“给宿舍绿植人工降雨”,中午12点“带师弟去二食堂试新菜”,下午3点“帮师妹debug毕设代码”。当我们在实验室焦虑秃头时,这哥们居然还在B站开《如何优雅地摸鱼》直播教程,在线观众稳定5000+。
高压锅?人家那是空气炸锅
期中考核前夜,我们集体熬夜到眼冒金星,师兄却在实验室捣鼓奇奇怪怪的装置。第二天答辩时谜底揭晓——他连夜做了个脑电波辅助答辩系统,靠着捕捉导师的微表情实时调整讲解策略。当导师皱眉的瞬间,PPT自动跳出补充数据;听到关键问题,讲台居然升起杯温度刚好的拿铁。
有次项目甲方临时改需求,我们正打算通宵,师兄拉出个神秘文件夹:“上个月做完A方案后,我顺手做了B、C、D三个衍生方向预案。”更绝的是当甲方最后说要原始方案时,他竟然说:“您确定?原始方案其实留了三个彩蛋……”
被大佬带飞的奇幻体验
跟着师兄混久了,实验室画风逐渐魔幻。现在我们的移液枪能玩节奏大师,离心机会唱《好运来》,连小白鼠都知道饭点时蹲在特定投喂区。上次院领导突击检查,推门看见戴着VR眼镜做动物实验的我们,差点以为闯入了科幻电影片场。
最离谱的是毕业论文致谢环节。师兄那页写着:“感谢食堂阿姨帮我试吃新菜品,感谢宿管大叔借我五金工具,感谢楼管大爷教我种多肉……”当我们追问原理时,他说:“解决问题的线索往往藏在非专业领域。”
给天才当师弟的真实感悟
被问及是否感到压力时,师兄的回复让人想打人:“压力?做实验多有意思啊!就像玩真人版塞尔达传说,每个仪器都是待解锁的神庙。”他桌上常年摆着幼儿园算术练习册,美其名曰“保持最基础的思维敏感度”。
如今实验室流传着新守则:看到师兄开始修空调要立即拍照,遇到他在拧螺丝赶紧记笔记,发现他对着蚂蚁发呆请马上掏出笔记本——这可能预示着又有颠覆性想法要诞生了。
昨天导师宣布要给师兄单独配个助教团队,他居然提出让师弟师妹们轮流当“一日导师”。理由是:“被碾压算什么成长?要学会从不同视角碾压回去。”这话听着扎心,但我们不得不承认——在这个人均喊卷的年代,能遇见把硬核人生玩成开放世界游戏的师兄,简直是科研路上的限定款外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