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多个城市的社区公园里,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成排的小树下支着折叠凳,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或蹲或站,手里攥着老物件、土特产甚至二手电器。他们边比划边讨价还价,时不时掏出手机拍下交易图片发到微信群,树干上还贴着写有“转让”“置换”字样的硬纸板。
这种自发形成的交易模式有三大特点:
表面看是旧物置换,实则藏着中老年群体的深层需求。68岁的张阿姨每周都带着自家腌的萝卜干去公园小树下摆摊,她坦言:“卖东西倒是次要的,主要图个有人说话。子女在外地工作,在家对着电视能憋出病来。”
参与动机调查(100位样本) | 占比 |
---|---|
消磨时间 | 42% |
增加收入 | 28% |
结识朋友 | 25% |
其他 | 5% |
那些被反复拍摄的交易图片,已经成为中老年群体自创的“信用凭证”。65岁的王叔专门准备了拍照三件套:带支架的补光灯、印着二维码的桌布、手写价目表。“现在年轻人都要看实物视频才肯买,我拍得清楚些,生意能多三成。”他说着点开微信,展示着近百张不同角度的商品图。
这种图片传播呈现明显特征:
这种自发形成的公园交易让管理部门又爱又愁。某社区工作人员透露:“每天能清理出两车垃圾,但看到老人们开心的样子又不好强硬禁止。”不少公园开始试点“绿荫交易角”,在固定区域提供:
72岁的李奶奶对此举双手赞成:“以前总担心下雨,现在有了棚子,还能跟着志愿者学手机拍照。上周我拍的蜂蜜罐子图,被儿子夸专业呢!”
参考文献:文中数据来源于《2023城市中老年社群行为调查报告》(某市民政局内部资料)及笔者对3个公园36位摊主的实地访谈
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