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子女发现父母悄悄网购润滑液时,总担心买到不靠谱的产品。其实中老年人皮肤更薄更敏感,含甘油、防腐剂的产品容易引发灼烧感。去年某大牌就因防腐剂超标召回三批次产品,这类新闻可不少见。
建议先看包装上的成分表,医用级水溶性润滑液更温和。上周陪邻居王阿姨去药店买,柜员推荐的几款连pH值标注都没有,这种三无产品可千万别碰。
某国际品牌的热销款年轻人用着不错,但中老年朋友反馈“用完第二天发痒”。后来发现他们配方里的香料是致敏元凶,老人家皮肤屏障弱根本扛不住。倒是国产老字号倍力乐新出的银发系列,专门去除了6类常见致敏成分。
还有些人贪便宜买9.9包邮的杂牌,结果检测发现菌落超标3倍。建议优先选有医疗器械备案号的,这类产品每月要接受药监局抽检,用着才踏实。
三甲医院退休的张主任私下说,他们科给病人开润滑液主要看三个指标:渗透压要接近体液(280-320mOsm/kg)、pH值4.5-5.5最接近私处环境、不含糖分避免细菌滋生。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,说明书里都会重点标注。
另外要注意包装设计,带定量泵头的能避免污染,单支装更适合出门旅游携带。千万别买大罐敞口瓶装的,开封三个月还没用完就该扔了。
社区广场舞队的李叔分享,试过七种牌子后发现杜蕾斯焕活系列最舒服,挤出来是淡黄色凝胶状,不像水剂容易流得到处都是。但要注意他家普通款含薄荷成分,中老年选无香型更保险。
网友@健康老张头吐槽,某网红主播推荐的进口货用着刺痛,后来发现是给年轻群体设计的快感增强型。提醒大家别被带货话术忽悠,中老年专用款才是正解。
门诊常见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尴尬案例。比如王大伯把润滑液当药膏天天抹,结果皮肤越来越干。其实只需在亲密前15分钟取蚕豆大小用量,温水化开后轻涂即可。过度使用反而破坏自身分泌功能。
存放也有讲究,别放在浴室这种潮湿环境。最好和常备药放一起,保持25℃以下阴凉处。如果发现质地变稀或结块,就算没过期也不能继续用了。
孝顺不是帮忙下单就完事了,要定期检查父母正在用的产品。重点看三点:保质期是否过半、包装是否完好、使用频率是否正常。如果发现半年用不完一瓶,可能暗示身体有其他问题需要关注。
遇到父母买错产品也别责怪,隔壁陈大姐女儿发现妈妈误买延时喷雾,耐心教她看说明书上的适用人群,现在全家都用同一款安全产品。记住,健康需求不该成为家庭敏感话题。
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