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网上关于“专约老阿姨精神小伙返场”的消息铺天盖地,不少网友刷短视频时都发现,那些穿着花衬衫、梳着飞机头的小年轻,又开始和广场舞阿姨们组队拍段子了。这事儿看着新鲜,其实早两年就火过一波,但当时被平台限流后消停了一阵。如今突然“返场”,大伙儿都在问:这是平台故意放水?还是团队换了新玩法?
有眼尖的网友发现,这次所谓的返场视频,和以前的套路简直像复制粘贴:
不过仔细看会发现,这次拍摄场景从广场换到了菜市场,道具也多了大葱、白菜这些接地气元素——看来团队确实在想办法躲审核。
很多用户觉得这波返场是平台在“炒冷饭”,毕竟这类内容点击量确实高得吓人。数据显示,带#专约老阿姨#标签的视频平均播放量比普通搞笑视频高出3倍,但用户留存时长反而少15秒。说白了,大家就是图个猎奇,看完就划走。
有运营圈内人透露,最近三个月短视频平台搞了这些动作:
动作 | 效果 |
---|---|
放宽部分分区审核 | 土味内容曝光量涨40% |
调整推荐算法 | 同类型视频连续推荐 |
这么看来,平台可能是在测试用户对老内容迭代的接受度。毕竟现在原创内容成本越来越高,把以前的爆款翻新再利用,对平台来说确实划算。
在评论区看到两种极端声音:
有意思的是,某高校最近做了个500人抽样调查,结果显示:
这说明观众其实处在“边骂边看”的纠结状态,平台要是真把这当流量密码使劲薅,搞不好会适得其反。
联系到几位MCN机构负责人,他们倒是直言不讳:“现在做原创段子,从策划到爆款至少要砸20万试错成本。但翻拍老套路,找个城中村拍三天就能出50条素材,你说我们选哪个?”
不过也有清醒的从业者提醒:“去年某团队靠模仿张同学涨粉百万,结果三个月就掉粉70%,这种速食内容根本留不住人。现在看返场视频的数据,完播率比首播时已经跌了18%,说明观众新鲜劲儿过得很快。”
综合各方信息来看,专约老阿姨精神小伙返场这事确实存在,但和之前比有三个明显变化:
说白了这就是升级版的“旧瓶装新酒”,既能蹭老IP的热度,又能贴合平台现行规则。不过要提醒观众的是,现在这类视频里植入广告的比例比去年高了3倍,看到“老阿姨突然掏出一瓶洗发水”的桥段,可别真信是什么神转折。
参考文献:某短视频平台2023年Q2内容生态报告(内部资料)
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 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 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 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