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圈拍戏的C1V1:是什么让它成为剧组“标配”?
语言:不详 大小:不详 版本:不详
8.4
游戏库
简介

从“神秘代码”到行业术语

最近刷到不少剧组花絮时,总能看到弹幕里飘过“这段是C1V1拍的吧”“演员状态好C1V1”。初看这个词可能以为是什么加密暗号,实际上娱乐圈拍戏的C1V1早已是行业标配——它指的是“单机位单人镜头”(Camera 1 View 1),简单来说就是用独立摄像机聚焦单个演员完成特写拍摄。

你可能要问:拍个特写而已,搞这么复杂有必要吗?举个例子就懂了。某古装剧里女主落泪镜头连拍8条导演都不满意,换成C1V1模式后,现场只留演员和摄影师,结果一条过。用灯光师老张的话说:“人一多演员就端着,机器怼脸反而能逼出真感情。”

剧组的“读心术”怎么玩?

真正让C1V1封神的,是它解决了剧组两大痛点:

  • 时间成本:多机位拍摄要反复走位调试,C1V1能省下30%拍摄时长
  • 情绪保鲜:演员入戏状态像剥洋葱,NG三次以上就容易“漏气”

某都市剧制片人算过账:用传统方式拍20场哭戏要烧掉15万,换成C1V1后直接砍到9万。更绝的是某流量小生在C1V1镜头里贡献了职业生涯最佳表演——因为没人围观,他敢把鼻涕眼泪糊一脸。

演员的“照妖镜”还是“美颜仪”?

关于娱乐圈拍戏的C1V1,演员们的态度很分裂:

支持派反对派
“终于不用顾及对手戏演员的档期”“像在拍证件照,完全没氛围”
“能自由掌控表演节奏”“导演监视器里的我和现实判若两人”

演技派老戏骨王老师透露个秘密:“现在试镜都改C1V1模式了,有没有真功夫三秒钟现原形。”而某偶像出身的演员则抱怨:“明明对着镜子练了八百遍,机器一开连眉毛都不会动了。”

当技术成为双刃剑

别看C1V1现在风光,用过头了也翻车。某仙侠剧就闹过笑话——男女主全程C1V1拍摄,结果成片里两人像在平行时空谈恋爱,接吻镜头剪出来像AI换脸。导演后来哭诉:“省下的钱全花在后期补镜头上了。”

更魔幻的是催生出“C1V1专用替身”,这些替身不露脸不出声,专门帮主演走位打光。横店群演小李说:“现在最赚钱的不是挨打的替身,是能站着不动的C1V1替身,时薪比白领还高。”

未来片场会消失吗?

现在连广告拍摄都开始玩C1V1魔改版:某手机品牌搞过“无人拍摄间”,演员对着智能摄像机自导自演。听起来很酷?实际操作时笑料百出——有演员对着空气念台词,有摄影师忘关自动跟焦导致镜头狂抖。

娱乐圈拍戏的C1V1:是什么让它成为剧组“标配”?

不过话说回来,娱乐圈拍戏的C1V1确实改变了行业生态。灯光师要学微表情管理,摄影师得兼任心理辅导员,连场务都要掌握“三秒清场”绝技。下次看花絮时注意观察,那个举着相机健步如飞的大哥,说不定就是深藏不露的C1V1高手。

参考资料
  • 中国影视制作协会2023年拍摄技术白皮书
  • 横店影视城2022-2023年度剧组设备使用报告